关于北京印刷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拔赛暨第十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8〕36号),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展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经研究,学校将于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举办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拔赛暨第十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五、大赛各赛道方案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 、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 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参赛方式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组别和要求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工商注册

本科生组

创意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在市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初创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人在市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1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成长组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1年3月1日前注册)

研究生组

创意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在市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初创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人在市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1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成长组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1年3月1日前注册)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活动主题

强国有我新征程 乘风破浪向未来

2.主要目标

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拓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时代内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山下乡出海”,乘风破浪向未来。通过扎实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3.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组别和对象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工商注册

公益组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市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创意组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在市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创业组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在市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1.目标任务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立足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命题征集

(1)本赛道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征集命题。

(2)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3)命题须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知识产权清晰,无任何不良信息,无侵权违法等行为。

3.参赛要求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产业命题赛道

1.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 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4年7月14日前正式入职)。

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六、赛程安排

本届大赛参赛以学院为单位,各学院须指定一名联络人,具体负责本学院的竞赛组织与协调工作。具体赛程安排如下:

(一)学院初赛(2024年1月—2024年3月)

请各学院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宣传、认真组织、广泛动员、深入挖掘参赛项目,开展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遴选优秀团队和项目组建项目库,并参加校级、市级和国家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往届“互联网+”大赛参赛项目及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参赛。大赛不允许同一项目参加不同院级赛,最终以项目负责人具体归属学院进行统计。

学校根据各学院在校生数量和往届“互联网+”大赛报名情况,制定了各学院最低参赛项目数。同时,为提高项目团队竞争力,大赛提倡跨学院交叉组队,各学院交叉组队项目(交叉组队:同一项目参赛学生须有来自至少2个学院的学生)不低于本单位参赛项目总数的10%。各学院参赛项目数最低分配额度详见下表(交叉组队参赛项目以项目负责人具体归属学院进行统计)。

学院

学生数(人)

参赛项目数(项)

其中:交叉组队参赛项目数(项)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1020

36

4

设计艺术学院

1100

39

4

新媒体学院

1163

41

4

新闻传播学院

656

23

2

信息工程学院

582

20

2

经济管理学院

795

28

3

机电工程学院

650

23

2

出版学院

631

22

2

合计

6597

232

23

 

材料报送要求及截止时间

1.《北京印刷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见附件1);

2.《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见附件2);

3.《项目路演PPT-参考模板》(见附件3);

4.《项目1分钟视频》(非必需,如有请提供)

5.《xx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评审结果推荐表》(见附件4);

注:参赛学生请将以上项目材料1-4打包成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学院—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如“出版学院—张三—基于xxxxx的设计”)提交至二级学院负责人。

请各学院自行组织本学院参赛项目材料收集和评审工作,并对《xx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评审结果推荐表》(见附件4)进行排序,经学院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后,扫描成PDF文件,于2024年3月20日(周三)前将以上电子版材料统一提交至邮箱liujiayao@bigc.edu.cn。

(二)校级复赛与专家辅导(2024年3月-5月)

学校将按照各二级学院报名项目总数的前20%排名推荐晋级至校级复赛,进入校级复赛的项目先进行集体辅导与培训,培训之后进行打磨完善再进行复赛评审,校级复赛预计采用项目网络评审和路演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待定,另行通知)。学校教务处将邀请历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和省赛评委、知名创业人、行业专家等担任复赛评委,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项目,确定校级选拔赛的成绩排名。学校届时将按照北京赛区各赛道分配名额,根据各赛道校级选拔赛成绩排名顺序推荐至北京市赛。(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三)网上报名(预计2024年6月-7月)

请各学院认真组织本学院所有参赛项目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进行报名,各学院参赛报名项目数量须达到学校下达的院级初赛规定数量。(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强化培训和一对一指导(2024年6月-7月)

学校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针对校级选拔赛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强化培训和一对一指导。(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七、其他事项

1.学校为本届大赛下设大赛工作组和专家评审组,分别由教务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相关行业、企业、校内外专家等组成。

2.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培训费。

3.大赛工作联系人:刘佳瑶,电话:60261055,18810338231

微信群二维码:

微信群二维码.jpg

 

 

 

附件1:《北京印刷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附件2:《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

附件3:《项目路演PPT-参考模板》

附件4:《xx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评审结果推荐表》

附件5:《北京印刷学院2024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参考《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

教务处 团委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