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作品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的通知》(京教函〔2023229)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优秀项目参加第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的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赛道和要求

大赛主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我校可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赛道。赛道简要要求如下: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 、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 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参赛方式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组别和要求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工商注册

本科生

创意组

所有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023612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初创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人在2023年6月12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031日及以后注册)

成长组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031日前注册)

研究生

创意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023612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初创组

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人在2023年6月12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031日及以后注册)

成长组

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031日前注册)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参赛方式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参赛组别和要求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工商注册

公益组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3612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创意组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023612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创业组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023612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目前全国大赛组委会正在征集企业命题,入选命题拟于6旬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公开发布

1.参赛方式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智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件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参赛对象和要求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产业命题赛道

1.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8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

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2.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3714日前正式入职)


二、赛程安排及报名方式

1.组织机构。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的通知》要求,学校下设大赛工作组、专家评审组,分别由教务处、团委,相关行业、企业、校内专家等组成。

2.动员报名。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切实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全局工作格局,以期最大程度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新台阶。

3.校级选拔赛(20236-710)。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截止时间为71024时。学校将根据710日的报名数据为主要依据进行作品遴选,完成市级复赛项目资料的上传工作。

4.市级复赛(2023717-87日)。北京市教委87日前完成市级复赛一等奖争夺赛、排位赛,决出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及各类其它奖项,并按照国赛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代表北京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

、评审规则

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奖项设置

1.学校为本届“互联网+”大赛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奖金,其中获得全国金奖、银奖、铜奖,奖金分别为15000元、12000元、10000元,获得北京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金分别为8000元、5000元、1000元。

2.学生参加本届大赛,获得北京市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根据获奖等级认定相应学分(详见《北京印刷学院本科生个性化辅修管理办法(试行)(印院发〔2020〕56号)》)。

3.学校在获奖项目中遴选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注意事项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 35岁(1987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5.学校将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60261055,18810338231

微信群二维码:(已加1群的无需再次添加)




教务处 团委

2023616